《你的名字》

「清晨,醒來的時候,不知道為什麼自己在哭。」

「做過的夢總是回想不起。」

「只是,一種有什麼在消失的喪失感,即使醒來後,也一直存在。」

宮水三葉、立花瀧,故事的兩位主人翁,用清晨時短短幾句低語,揭開了《你的名字》的序幕。

第一次聽聞這部電影約在兩個月前,臉書上無意間滑到預告,好奇的看了一下,發覺它的畫風和劇情跟我在動漫上的嗜好蠻合拍的。自那天起,幾乎每天都會看到跟它有關的新聞,內容不外乎是這部電影在日本多麼紅、作畫多麼精美、劇情有多麽好看、票房即將超越宮崎駿等等。但作為一個長時間的電影和動漫迷,對這樣的廣告也不太在意,因為過去已有太多「期望愈大,失望愈大」的經驗了。

誰知道隨著一天天過去,《你的名字》的聲勢非但未減,反而在無意間已高漲到一個不可思議的地步了,這也使得我變得有些在意。我於是在觀影前一個月找時間補齊了導演新海誠的另外兩部作品:《秒速五公分》和《言葉之庭》,並從中感受到不少過去在其他動畫未曾感受到的新鮮氣息,對於這部電影的期待感也日益漸脹。終於上禮拜它在台灣上映了,我也總算能一探究竟,看看這部新海誠的「集大成之作」究竟是否能與它所受到的高評價相稱。

進到戲院的一百分鐘過後,當銀幕暗去,片尾的主題歌響起時,我仍呆呆的坐在座位上,心臟撲通撲通的大力跳動著。有些電影看完後會讓人淚盈滿眼,有些電影則會讓人不斷回嚼劇情細細品味,但這部不一樣。至少對我來說,在電影結束時,我的心仍牢牢的被鎖在那一百分鐘的劇情裡頭,無法自拔。

電影的劇情並不複雜,人物的塑造也相當鮮明。女主角三葉是鄉下系守小鎮的神社巫女,也是鎮長的女兒。她對於鄉間生活感到倦怠,對於父親與祖母的期許備感壓力。「我受夠這裡了!受夠這種人生了!下輩子我要投胎做東京的帥哥!」—這是她基於對現狀的不滿,對天空裡頭看不見的神明所大喊出的內心渴望。

男主角瀧則是課餘在餐館兼職打工的東京高中生,為人直率但個性有些衝動,雖傾慕著一起打工的奧寺前輩,卻只敢將自己的感情沈澱在心底並默默地注視著對方。某一天從睡夢中醒來,瀧發覺自己變成一名叫三葉的鄉間女孩,三葉發覺自己變成一名叫瀧的東京高中生,原以為這只是一場夢,然而同樣的事情卻常不定期發生,這也讓雙方意識到自己和對方交換了靈魂。

在生活中,常常你只需要向前跨出一步,就能改變困擾你已久的現狀,但你往往會於此躊躇不前。靈魂的交換,使得原本個性衝動的瀧,在三葉的行動下展露出溫柔、行為細膩的一面;受壓力喘不過氣的三葉,則被瀧用率直的個性向世界宣告自己對於旁人耳語的不悅。兩人藉著這突如其來的轉變,互相幫助對方跨出了一步,在與人的交際、紓解壓抑的情緒都有了大幅度的改善。當然,這些改變往往也讓雙方的適應措手不及。

「今天回家和奧寺前輩喝茶了,你們的關係進行得很順利呦~」
「三葉你這傢伙,不要改變我的人際關係啊!」

「等等,瀧,為什麼會有女生向我告白啊?」
「感謝我讓你變得更受歡迎了吧!」

交換了靈魂以後,兩人也藉此認識了與自己過去截然不同的生活環境。一直以來受困在鄉下的三葉,總算能過憧憬的東京生活;原本就生活在都市的瀧,在鄉下的這段時間,則漸漸地對圍繞在身邊的大自然之美產生悸動,也愈來愈了解宮水神社的技藝與信仰。他開始了解這一切交換靈魂的種種可能不是偶然,而是源自於神話中的一個叫做「結」的土地神。在宮水奶奶的解釋下,連接繩線的是結、連接人與人的是結、時間的流動也是結,全都是神的力量......

就在瀧愈來愈接近真相時,他從自己的身體中驚醒了,雙眼下是長長的淚痕,交換靈魂的現象也從此斷開。為了找尋三葉,瀧展開了他的旅程,努力從之前的既有記憶挖出有關三葉所在之地的線索,最後也揭露一件重大的事實:三葉在的系守鎮早在三年前便被彗星給摧毀,而三葉也早已身亡。與三年後的瀧交換身體,是神的力量促成、希望能拯救系守的一個啟示。

這就是《你的名字》:它的前半部引出了這個世代的年輕人常感受到的各種心情,用交換靈魂後的種種互動治癒觀眾,更加深了觀眾與男女主角的羈絆。後半部則以前半的劇情作為襯底,帶出整部電影的劇情主旨,在拯救鄉鎮的同時讓瀧與三葉意識到對彼此的感情,再隨著兩人記憶的逝去,將一種難以表達的焦慮感給抽離出來。

我很喜歡《你的名字》,但我說不太上來自己為什麼喜歡它。也許,從作畫、音樂、劇情等各個面向去評論它,能有效的量化這部電影的好看之處。然而真要說它在哪裡抓住了我的心,我想關鍵可能在於裡面的幾個段落實在太過有味,彼此間也接替的十分流暢,使得劇情愈往後推進,那股被電影牢抓的心情也愈加濃厚。也因此若我把它的各個層面抽出來評論,便會無法解析出它們融合在一起時所呈現出的那股感動,這也是我認為《你的名字》厲害的地方。

整部電影裡我最喜歡的段落有三個:

在電影開頭三十分鐘,伴隨著主題曲之一的《前前前世》,電影快速的帶過瀧和三葉兩人在交換靈魂後的各種內心想法、相互叮囑,以及發生的許多生活小事,許多互動明顯能看到雙方對彼此感到頭痛。這一段段充滿著高中生煩惱的內心吐槽,在聲優的詮釋與音樂的串連下聽起來甜得不可思議,讓這幾分鐘關於交換靈魂的劇情不但不拖泥帶水,還讓人有種意猶未竟的感覺。

「別亂花別人的錢啊!」
「吃的可是你自己的身體,我也在打工啊~」

「你打工也太多了吧......」
「還不都是因為你一直亂花錢!」

在電影演了八十分鐘,劇情的氛圍從一開始的輕鬆愉快轉為焦慮不安後許久,兩人終於在黃昏之時相遇,這時的音樂《三葉のテーマ》用緩慢的節奏帶出了兩人的細微互動,彌補了觀影當下內心因焦慮所產生的缺口。交換靈魂也許可以清楚地看見對方面貌、在手機寫日記也許能將許多想說的話寫給對方,但兩人卻從來沒有像這樣以自己最原本的姿態與對方面對面,在保有記憶下好好的說上一段話。尤其在三葉總算重新獲得生命,兩人終於要完成拯救系守的最後一塊拼圖時,一見面卻盡是談些枝微小事:

「我喝了三葉的口嚼酒」
「誒...蛤...你居然喝了那個!? 」
「欸?」
「白痴!變態!」

兩人對話的此時此刻,似乎已經沒有人在意拯救系守這件事了。我所希望的,僅僅是讓這黃昏之時成為永恆。

在電影的最後,兩位主角都已長大成人,當初的一切記憶也消失殆盡,留下來的只剩一個自己也說不上來的感覺。回應整齣電影最開頭三葉所講的:「一種有什麼在消失的喪失感,即使醒來後,也一直存在」,曾經過著對方人生、曾經相愛,即使過去已遭到覆寫,但當初的羈絆仍在若有似無的影響著他們的人生。

隨著《なんでもないや》這首歌響起,兩人終於在某一天於電車交會時見到對方,四目相接時頓時恍然大悟,彷彿看見了自己多年來一直在追尋的答案。宮水奶奶曾說,神社做的結繩是神的作品,也是時間流動的體現:聚在一起、成型、扭曲、纏繞,有時又還原、斷裂、再次連接,這就是結、這就是時間。三葉與瀧兩人就是在這時間的洪流下,被一道看不見的結給繫住,他們交換靈魂、死亡、再生、改變了歷史成為互不相識的兩人,最終又再次相遇,並在對方的眼神中找到了一股熟悉......

他們各自下了車,一直跑一直跑,即使不是很確定對方的位置,仍竭盡全力地想要找到對方,就如同在睡醒時努力回想方才的夢境一般。

終於,三葉與瀧在階梯相見,但心中卻又開始猶豫,不知如何向對方開口,兩人於是默默地擦身而過。眼看最後的機會就快要沒了,瀧忍不住停下了腳步,回頭對著三葉大喊:「請問,我在哪裡見過你嗎?」

三葉滿溢的情緒在此時總算釋放,釋下一直以來擱置在心中的重擔,含著淚回應:「我也一樣」

最後,兩人異口同聲的問:

「你的名字是?」

明明是最普通的這一句話,怎麼有辦法這麼美?

《你的名字》就如同新海誠所說,像「水」一樣,看完以後雖然仍舊不是很了解它的主旨,但它卻抓住並映射出我內心想看到的東西,那是個對於自己的期待、對於自己在整個世界下存在的一體感。你身為一個人,你喜歡的是什麼?你想要的是什麼?你正在追求的又是什麼?這部作品將每一個美到不行的片段給連了起來,從中釋出了一種「感覺」,並讓這個「感覺」融化到內心,覆蓋掉當下所遇到的煩惱與困惑。雖然蘊藏著少許失落,但最終在心中呈現的,卻是一個無與倫比、美到極致的風景。

「你的名字是?」—這句話可能也是新海誠在電影最後,對我們每一個人所提出的疑問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