寫在休學之後(序): 從雙主修到休學的一年

縮在大學的體制內,我的成長很有限。我需要思考、需要反芻、需要變強、需要更多的自我檢視。

寫在休學之後(序): 從雙主修到休學的一年

我是一個在台大物理系和數學系雙主修,剛讀完大一的學生。從國中開始踏入資優教育,高中沒考基測直接升上地區的科學班,大學則是透過物理奧林匹亞競賽備取國手的資格推薦入學台大物理系。最近審慎思考許久,決定休學,想透過一系列文章傳達一點自己覺得重要的想法。

而這篇,是系列的起點,內容直接取自之前於個人臉書發的貼文,想先簡單談談自己的背景與休學動機。

一直以來,我都覺得自己跟這世界的體制格格不入。

大概早在小學一年級,我腦中就有著「爸媽是人、老師也是人,並不會因為活得比較久,講的事情就是對的」這樣的想法。要我做一件事、要我相信任何人說的話,至少請給出個好理由。

我的聯絡簿總是寫滿紅字,老師說我桀驁不馴,不懂得遵守規則。但學校所提出的這些規則,有很多都切切實實地在肆意剝奪學生的自由,卻不具備法律上的正當性。面對這樣的體制,身旁的人們卻大都選擇妥協,造成一種不作為的多數暴力,讓這些規則一直難以被質疑、推翻。

我也很討厭讀學校的書。國文、英文、歷史、地理、公民……很多的課程明明本質上很有趣,但在學校完全感受不到樂趣,枯燥的課本、單方面傳遞知識的課堂、鑽牛角尖的大小考試跟升學環境更是折磨身心。比這些無聊的校排競爭、知識背誦還有意義的事情實在太多,到底為什麼要強迫學生去讀它們?

爸媽說,會這些東西是基本的素養。我說「這是上次段考各科的考卷,只有國中程度而已,給你們同樣的考試時間把它們寫完,來看看誰比較有素養?」

老師說,學習是學生的本份。恩,這我同意。但是學習是透過不斷地摸索、研究後,逐漸掌握和熟悉事物脈絡的過程,而不是被你們強塞硬梆梆沒有生氣的知識,然後像機器人一樣在考卷上寫著一堆該死的 ABCD。

我渴求一個顧課業的好理由,得到的答案卻總是膚淺和沒邏輯到令人失望。

但我太過弱小,不足以挑戰、推翻體制。只能靠著一點小聰明,沿著科展、科學班、物奧的捷徑鑽進台大,巧妙的避開基測、學測、指考和所有煩雜的學校課業。

終於,我到了聽說一切會很自由的大學,這裡的資源、授課的內容比起國高中實在好了太多。我也的確在這學到了很多東西。

但是,還遠遠不夠。

在台大,好的課程值得聽,但並非每一門課都是好課,也並非每門好課都修得到。只要一到大學開學的第一週,便會看到一群群的學生蜂擁進教室,沒位置就坐地板,地板坐滿了就一路排隊到門外,只為了加簽到想上的課。

選不上、也簽不到想上的課程的同學,只好去簽一些教學風評較差、自己也沒什麼興趣的課。隨著學期一週週過去,許多教室的人數便會開始指數遞減。對很多學生而言,比起坐在教室裡發呆,還不如窩在宿舍裡打打電動、和室友抱怨自己選到的課程有多爛。

周遭沒在唸書的同學,想的都是要怎麼樣臨時抱佛腳才不會被當。有唸書的同學裡,也有很多人比起深究自己所學知識的價值,更在意能不能把課程考試的重點分數拿到,取得亮眼的成績。

面對買樂透般的選課機制,以及令我感到失望的學習風氣,我開始懷疑自己有沒有繼續待在這裡的必要。

不久前才在批踢踢高中版發了篇文,叫做《關於科學/資優班的一些惱人標籤》。裡頭提到我認為一個人要真正成長,前提是要「習慣面對未知、習慣失敗、習慣對任何事情抱持開放的態度,培養面對新事物時自己分析和統整的習慣。而這種習慣養成的最好方式,就是多去鑽研自己有興趣的事物。」

會產生這樣的心得,是因為我曾在國三下得到五個月自由、在高二下得到的十七個月自由,已經習慣於自己統籌時間。在這種沒有學校體制壓迫、可以投以大量時間自學的時候,我總是能獲得很大的成長。而相較這些自由的日子,大學的體制還是太綁手綁腳了:學分壓力還是在、僵硬的考試制度也還是在。在學校的課堂之外,有太多我正在研究、或是準備要來研究的專案、技術、學術,大學生的身份卻形成了一股無形的壓力,讓我沒辦法好好的施展自己。

每個人都說,過程才是最重要的。但我二十年來可沒看到有多少人真的貫徹這個信念,將結果視為無物。認識的人,九成以上,都是口口聲聲說著結果不重要,但卻會為得到好的結果使過程變了質;而即使過程已經問心無愧,在發現結果低於預期後,仍會痛哭流涕。我看到的,是一個又一個最終屈就於體制、被美化過的妥協。但這不是我的風格。

我人生中做過很多旁人覺得難以接受的決定,也放棄過很多旁人認為應該要把握住的大好機會。這些機會如果把握住,可以得到名利,但卻會失去一部分的自己。因為很多事情雖然能導向漂亮的結果,但過程卻不見得有足夠的價值。

就好比我可以妥協自己先順從體制,把課修好修滿、再做些專題、可能再多拿幾個書卷獎、甚至拼一點把雙主修的學位都拿到,用一張漂亮的大學成績單申請某個國外名校研究所,畢業後找個研究機構或科技大公司就業,從此過著看似勝利的人生。

但是這樣的人生,只會讓我一直停留在舒適圈裡不斷地自我洗腦,用好的結果給自己不認同的過程抬價。當我在將名為成就的選項一個接一個打勾時,我感受不到活著的感覺。

也許沒有國高中的那些「基本素養」,但是我有我自己理解世界的方式、我自己做事的節奏和方法,不需要走過體制內的一切,這些方法也依然行得通。

學歷可以讓找工作變得很方便,但實力只要到一定高度,就沒人能忽視你。

我想追求的是後者,而縮在大學的體制內,我的成長很有限。我需要思考、需要反芻、需要變強、需要更多的自我檢視。這讓我現在處在一個很不適合讀大學的狀態。

所以我休學了。什麼時候回來,或是會不會回來,就看緣分吧。